世界糧食日(WorldFoodDay,縮寫爲WFD),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。世界糧食紀念日,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簡稱“聯合國糧農組織”)大會決定:1981年10月16日爲首屆世界糧食日紀念日。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爲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。我國自1973年恢復在糧農組織的合法席位後,國務院決定,從1991年起,把“世界糧食日”所在的這一週(10月16日—10月22日)定爲全國“愛糧節糧”宣傳週。
1972年,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,加上蘇聯大量搶購穀物,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。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,以喚起世界,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。但是,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,世界糧食形勢更趨嚴重。關於“世界糧食日”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。
選定10月16日作爲世界糧食日,因爲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於1945年10月16日。“世界糧食日”的誕生說明人類對糧食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,世界各國開始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有了足夠的重視。
聯合國糧農組織在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中要求,各國政府在每年10月16日要組織舉辦各種多樣、生動活潑的慶祝活動。1981年10月16日第一個世界糧食日,世界各國的重視盛況空前。全世界有150個國家舉辦了大規模的慶祝活動;60多個國家發行了120多種以世界糧食日爲主題的紀念郵票,還有33個國家鑄造了60多種紀念幣,數量達2億枚。顯示出世界人民對糧食和農業問題的關心。自1981年第一個世界糧食日以來,我國政府極爲重視,農業、糧食、農墾、林業、輕工、水利、衛生、氣象、計劃生育委員會等部門都積極爲此項活動做出貢獻。現在,每年的10月16日,都成爲喚起人們重視糧食和農業的日子。